济南长清区各部门联合检查。 □ 记者刘宇凡、方宗熙报道济南长清区多部门联合检查情况。 □记者刘宇凡、通讯员方宗熙报道。 □记者刘宇凡、修丛涛、田如友、辽宁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企业行政检查频繁、混乱的问题相对集中。今年4月初,山东省公布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实施的参考意见》(以下简称“21条措施”),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事项、规则、程序、方法和行为。六个月来,这些措施对监管有何影响?商业是什么样的? What areas still need improvement? Reporters from Dazhong Daily and Dazhong News v走访济南、烟台、菏泽等三大组团数十家企业,了解企业感受和诉求。企业检查频率有所下降。 “五一以后,我只来过一次,但都是预约的。”不久前,执法人员在济南市长清区一家中医医院有限公司进行民警检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检查由地方市场监管办、卫生办、医安办联合开展。记者在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土地执法”上看到,联合检查结果显示“检查通过”。作为规范涉业务行政检查的重要内容,各部门日常涉业务检查必须通过“土地执法”平台提前报备,据了解,整合同一公司近7天的检验计划。如果不同部门确认匹配成功,联合检查信息会发送给检查人员,同时进行业务检查,减少重复检查。烟台金海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个显眼的二维码,上面写着:“公职人员进入公司请使用‘山东街’扫码。”该公司总经理邹德志表示,规范企业行政检查后,执法人员必须扫码才能进入企业。检查结束后,企业可以进行检查后评价。 “如果您对检查不满意或者有意见或建议,公司可以通过‘爱心山东’平台反馈。” “扫码进公司”和“事后评价”正是“21条措施”的内容是健全涉企行政检查全流程规范化机制。 21条措施实施已过去六个月,企业感受如何?山东百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成功表示,此前,各部门分别来公司考察。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每周被检查3次,在工作场所提重物时必须停下来配合。”最近检查的频率好像变少了。 “今年五一过后我只来过一次,所以还是提前预约了。”山东国库堂现代医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华朗表示,各部门已经开会进行检查,公司的日程安排也已经协商好了。 “当生意不是很忙的时候,执法人员就会过来检查。”郭志盆山东大祥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g表示,此次涉企行政检查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执法部门的服务意识比以前更高了。例如,某公司的财务主管可能会错误地操作金税第四阶段软件,从而导致系统警报。 “当税务局来调查时,他们会请专家来帮助企业找出问题所在。”山东滴滴桥智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伟芳表示:“有关部门在对公司食堂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燃气灶存在安全隐患,我们虽然没有直接罚款,但说明了监管要求,指导更换兼容设备。”这种灵活的‘先警告、后处罚’的做法,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山东省正加快推进“鲁执法”平台部署应用形式。 2025年,基于“鲁执法”平台,将全省7000多家执法机构年度检查计划纳入申报管理。截至8月底,全年检查计划5061个,专项检查计划1027个,联合检查2.51万个,减少走访企业3.15万个。企业希望“减少检查,提高服务”。最低的市区(州)企业联检率仅为2.12%,最高的为39.09%。记者走访期间,各地企业虽然发现涉案行政检查数量有所减少,但部分企业表示,各报送部门联合检查率仍需提高。关键是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整合。即使同一部门负有多个监管职责,各部门之间也存在“协调”(部门)部门内的。济南市一家食品企业反映,市场监管部门在10天内对食品安全、产品数量计量、市场计量行为两个检查要素进行了检查。这是餐饮服务的链接。跨部门联合审查是否完成。某油气开发公司通报称,4月22日至5月15日,16个工作日内,该公司被消防、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检查3次,两次检查间隔仅3天。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地联检率差异较大。例如,根据对各区县政府联合检测实施情况的统计,纵观山东省某市市级机关,联合检测率最高的区县达到39.09%,最低的仅为2.12%。秒另一方面,有企业反映,层层、部门重复检查问题仍待解决。例如,某地点的一家建筑公司报告称,在短时间内因同一事项被不同级别的执法部门检查两次。城市管理办公室和分局将在八天内处理垃圾,原因相同:“建筑垃圾处理”。境外旅行社在16天内两次被当地文化和旅游局检查,两次检查的理由都是“监督检查旅行社经营情况”。此外,企业对执法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济南巨能水利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李长友指出,涉及企业的行政检查,需要了解企业和企业的情况。噢和这个行业。 “一旦发现问题,告诉我们‘改什么’、怎么改、必须达到什么标准’。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李长友更希望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政策,让好政策不被搁置,而是成为丰富实体经济的“及时雨”。李昌佑的观点也不例外。采访中,记者表示,企业对涉企行政检查的期望值“低”,从“不检查”到“服务好”,了解到“监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山东省一家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交通部门在检查公司时对公司进行检查。很多时候涉及到运营安全、线路运营指标等问题,但现实中,公交公司对于车站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要求很多。道路优化、补贴等,存在交通部门单枪匹马难以解决、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些企业对服务的要求非常高。一些医保定点药店希望执法部门加强日常监测和监管,指导企业确保上传材料的严谨性,合法合规经营,以免影响医保基金支付。 “我们希望未来政策进一步加强减税降费、合规引导等。”韩卫方表示,公司出口的老产品需要符合多个国家的标准。如果能够开展针对性的合规培训,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大提高。平台建设和技术改进可以提高检查透明度,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虽然目前企业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改,但一些企业担心,专项措施出台后,问题还会再次出现。如何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从各地的探索结果来看,提高涉企行政检查透明度、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媒体执法效率,在平台建设和科技能力强化方面可以实现双赢。 “鲁执法”平台综合应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以济南长清区为例,当地政府利用山东省涉商行政检查平台整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安全检查等高频检查领域,打造涉业务联合行政检查场景清单,包括115个联合检查场景,覆盖26个行政执法机构、279个联合检查要素。 “截至9月8日,我区联检率为51.1%。”长清区司法局局长王新勇说。济南市联合检查点名单覆盖281个单位,检查过程组织有序。 424个涉业务稽查要素、1.72万名执法人员纳入涉业务行政稽查平台管理,稽查过程更加透明、协作、高效。除技术措施外,“21条措施”还提到正在审议的“深化分级保密监管改革”出山东省。以长清区正在考虑的“信用画像”举措为例,当地政府根据基本属性、经营状况、监管合规性三个方面,将辖区内企业分为低风险(A类)、一般风险(B类)、高风险(C类)、高风险(D类)四类,并合理确定企业检查比例和频率。 “对于A类企业,我们将坚持‘不干涉’政策,考虑出台现场检查等宽松监管措施;对于B类企业,我们将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定期发布风险提示;对于C类企业,我们将适当提高随机检查的比例和频率,将其作为各类监督检查的重点;对于D类企业,我们将实施严格的监管。”“具体来说。”长清区司法局副局长郑福伟说。在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层面,提高人员素质是关键。对此,记者了解到,各地都在通过淘汰、培训等方式提升队伍水平。例如,江西省排除了2648名不符合行政执法条件的人员。山东省青岛市驱逐不符合行政执法条件的人员2648人。符合执法行政要求的从业人员351人。司法部正在审查制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完善执法人员出入制度,坚决防止不合格执法人员执法d 人。山东省各地执法机构开展保密分级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商务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新建议,规范涉商行政检查的相关措施要真正落地生根、见效。还要尽早推广典型经验,地方城市要积极探索,形成可仿效、可推广的规范执法新模式、好经验。这是值得鼓励的。确保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形成联合监督力量。将业务相关标准化、合规合规纳入市、部门重要考核评价体系。